1948年10月12日,是辽沈战役配水池战斗胜利的日子。2024年10月12日,76年后的这一天,学校原创思政剧《砺器·铸丰碑》再次震撼开演,为2024级新生上了一堂终生难忘的开学第一课。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锦州市委宣传部、省内部分高校党委宣传部负责同志,学校2024级新生,新入职教师、离退休教师、锦州市部分中小学师生、企业职工代表在会堂观看了演出。
原创思政剧《砺器·铸丰碑》以辽沈战役为故事主线,全剧共包含序幕、第一幕《3005次列车》、第二幕《浴血配水池》、第三幕《梁士英》,讲述了辽宁工业大学和英雄城市锦州血脉相连的故事。通过140余名师生的精心创排和精彩演绎,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子不忘革命先烈、厚植家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从先辈不朽的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
4场演出现场气氛庄重热烈,每场演出数次响起热烈的掌声和喝彩声,动情之处,现场观剧的师生潸然泪下,直至剧目结束,还沉浸在剧情中,擦拭眼角的泪痕,迟迟不肯离场。《砺器·铸丰碑》自2023年6月9日首演以来,累计演出11场,覆盖2023级、2024级新生及其他年级师生,观众达12000余人,得到学校广大师生的高度认可与赞誉,已经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活动。演出被新华网、中国教育网、学习强国平台、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24次,社会反响热烈。
《砺器·铸丰碑》获评辽宁省高校校园原创文化精品项目,参评2024年度全国高校原创文化精品项目,荣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朗诵类国家级三等奖、省级一等奖和戏剧表演类省级三等奖、微电影类省级三等奖,“辽宁省第五届‘我心中的思政课’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二等奖,入选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思政课教学资源共享单元”教学资源。
扮演赵兴元营长的经济管理学院2021级本科生顾钧垚说,“我始终以赵兴元等数以万计的战斗英雄、革命先烈为榜样,无论有名抑或无名,他们都是铭刻在民族记忆里的光辉一笔!作为一名退役大学生士兵,心中对祖国的执着与热爱从未改变,退伍不褪色、建功新时代,我将始终保持军人本色,让“兵”的荣耀永远闪耀!”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2022级本科生吕晓寰在剧中饰演陈云,“从大一开始参演,到现如今大三,《砺器·铸丰碑》贯穿了我半个大学生活,每次参演都使我对自己身上那份独有的责任与担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未来我将继续秉承“砺器笃行、悟道致远”的校训精神,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勤学善思,锤炼本领,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扮演范永的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21级本科生付佳辉说:“能够饰演范永这一角色我深感无比荣幸,仿佛穿越时空,化身剧中那位满腔热血的战士,与同志们并肩作战,共同书写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每一次台词的吐露,都凝聚着我对祖国的深情厚谊和对民族的无限热爱。这不仅是一次角色的演绎,更是一次心灵的碰撞,激励我们青年学子爱国奋进,自强不息”。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4级研究生刘暴嘉淇说:“最打动我的是第二幕《浴血配水池》。配水池战斗的英雄们经过10个小时抛头颅、洒热血的战斗,攻占了配水池,砸烂了铁打的汉!我们辽宁工业大学是建立在辽沈战役配水池战斗遗址上的大学,作为辽工大学子,我们必将深刻铭记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与先辈同行,与时代同行”。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24级本科生胡淞洋说:“通过观看思政剧,对学校红色根脉传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英雄城市锦州、辽宁工业大学红色学府有了更深刻的体悟,思政剧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的阻隔,回到辽沈战役壮烈的战斗场景中,我们新一代辽工大学子要勇担工业报国使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
离退休教师王邦国说:“观看学校原创思政剧《砺器·铸丰碑》后,我很激动,久久无法平静。该剧紧密结合学校特有的红色基因,重温了辽沈战役、配水池战斗、梁士英炸地堡的故事,是一部鲜活生动的思政教材,激发了青年学生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树立远大理想。作为一名退休教师,我为学校特有的红色根脉感到骄傲,为在校师生精彩的演绎感到自豪”。
敬三小学五年二班孙一航同学在观看演出之后说:“今天我特别难忘,老师带领我们到辽宁工业大学观看了《砺器·铸丰碑》演出。大哥哥大姐姐们的表演很生动,我和同学们感到意犹未尽,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对锦州这座英雄的城市和士英街名字的由来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我为生活在这座英雄的城市而感到骄傲”。
红色血脉忠诚炽热,红色基因赓续不绝。弘扬“敢于向前,攻坚克难”的辽沈战役配水池战斗革命精神,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韩丽佳 文/李刚、施昊南、何嘉伟、刘子豪、陈鑫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