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著作 | 普法宣传 | 人员组成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宣传工作>>理论学习>>正文
应以美促德
2010-05-19 17:24 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教系 段虹 
  德育注重发展受教育者的意志约束力,是一种说理教育,以铸造人的理性和遵从意识为目的,受教育者处于被动的地位;美育是一种自由的感性的人格教育,靠受教育者的人生体验和领悟,具有自发性,二者虽然在性质、方式、功能上不同,却有内在的价值统一性。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倡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教育是基础,特别强调了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把学校作为道德建设的主阵地意义深远,因为青少年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人群。要想实效快、主动性强地进行德育,仅靠“说教”方式的教育是不够的,必须借鉴美育的方式,变“说教”为情感渗透,让学生们在春风化雨中得到心灵的净化,提升道德境界。
  将美育渗透于道德教育中,这是由美育的性质和美育与道德的密切关系决定的。美育与德育同是整个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美育具有不同于道德实践的独特规律和价值。
  德育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观点与道德品质的教育,是将一定的社会行为准则和观念意识内化于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之中,以促进受教育者自觉服从普遍的社会道德秩序和准则。德育和美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第一,从性质上说,德育是一种规范教育,它注重发展受教育者的意志约束力,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是他律。而美育是一种自由的感性教育和人格教育,它注重发展受教育者的审美感受力、创造力,使个性得到和谐而自然的发展。第二,从方式上说,德育是一种理性的说教和灌输,尽管也可以采取一些生动活泼的形式,但它终究是理性化的,受教育者也基本处于被动地认识与接受的位置。而美育则是一种感性的引导和诱发,主要靠受教育者的人生体验和领悟,从趣味满足中获得认同和教益。第三,从功能上看,德育偏重于培养社会人格,以铸造人的理性自觉和遵从意识,而美育偏重于培养社会人格,发展个体丰富的情感结构,养成人的自发性与创造性。尽管德育和美育有不同的教育功能与目的,但是,二者之间也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由于美育包含审美和人生态度的教育,培养个体关于审美价值的自觉意识,在感性形式和趣味培养中包含有丰富的理性内容,有助于人的审美判断力和文化鉴别的提高,因此,在人的理想教育和人生观的形成方面,它与德育有着相同的价值内涵。更为重要的是,美育的实施过程更偏重于培养高度的道德自觉性,使他律转化为自律。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让人从内心深处自发地实践伦理原则,以达到“从心所欲,不逾距”的境界。高尔基所说“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康德提出的“美是道德的象征”,正是对德育与美育、审美感与道德感内在价值统一性的揭示与肯定。
  美育过程所内含的道德修养和理想教育的功能,对新的历史时期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具有深刻的启发性和特殊的促进作用。从美育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德育,即如何把理性的灌输转化为理性和自觉,把德育实施中人格的他律转化为主动的自律,是当前德育的核心和难点。道德教育要适应新时期的要求,促进《纲要》的实施,必须将美育融入道德建设之中。首先,应当引进美育的情感体验机制,把德育也作为一个情感问题来对待,让受教育者在情感的感染和熏陶下,不断增长对道德感受和崇尚感受的自觉意识,促使道德教育把一种普遍的社会道德要求逐渐转化为个体的情感要求,以克服道德说教的强迫性和灌输性,克服道德教育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某些缺陷。
  其次,德育还需引进美育的形象化和愉悦性机制,这样可以克服道德说教的枯燥与抽象的弊病。
  以爱国主义为例,从道德规范讲,就要讲爱国主义的道理,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幅员、土地、物产、民族、文化、历史传统及为祖国牺牲的爱国主义典范,是一种抽象的说教。美育则通过领略祖国的山川胜迹、风物自然,通过游览、观赏和可视媒体的传播,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受到教育,在潜移默化之中唤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所以,在德育过程中注意借助美育的手段,将使受教育者在生动形象、愉悦有趣的活动中受到道德的教育。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0 辽宁工业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辽宁工业大学.宣传统战部
地 址: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士英街169号 邮编:12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