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学校党员的思想状况看,应着力教育引导学校党员在以下四个方面狠下功夫。
第一,要强化执政意识。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是社会生活中最活跃、最敏感的领域,是国际风云、社会变革、政治思想、学术思潮等信息密集的地方,既是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园地,也是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前哨阵地。要始终牢记自己是执政党的一员,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党增光添彩。要切实增强党性观念和政治责任,认真执行党的决议,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在任何情况下,都站稳立场,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站稳政治立场,始终坚持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党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要胸怀大局,常怀远虑,时刻忧党优国忧民,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要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对学校内部出现的一些错误思想和思潮,要理直气壮地揭露和批判;对社会上一些有损党和国家形象的小道消息、流言蜚语,要坚决抵制;对任何可能危及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见之于未萌,防之于未发。
第二,要坚定理想信念。着眼于解决学校党员理想信念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前要着力教育引导他们在“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过程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如何认识当今国际环境和国际政治斗争带来的影响”等重大问题上分清原则是非,澄清模糊思想,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认识到共产党员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就是从事人类最高尚、最光荣的事业;认识到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是为共产主义而奋斗。从而自觉把实现远大目标同当前任务、本职工作联系起来,振奋精神,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任务而努力奋斗,用自己的模范行动教育和影响群众。
第三,要坚持与时俱进。党的十六大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发展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新的要求,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宗旨”、“三项任务”。“一个宗旨”,就是教育要为人民服务,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三项任务”:一是构建体系,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包括构建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二是培养人才,即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新人;三是贡献知识,即教育要紧密地与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结合起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知识贡献。应该充分认识到,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对发展教育提出的要求,需要学校中的广大党员坚持与时俱进,从党执政为民的高度,深人思考“办什么样的教育”、“如何办好教育”这两个根本问题。保持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牢固树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功立业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学校中的党员一定要坚持运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观察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深刻认识学校教育面临的新形势以及发展的新趋势,认真思考和解决怎样办好社会主义学校等一系列事关学校改革发展的全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学校的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第四,要切实转变作风。学校中的广大党员要充分认识到,目前,教育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人民群众迫切需要享有更多更好的教育机会,自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把加强和改进作风作为长期任务。要积极支持和参与学校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切实加强教育改革,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要大力支持学校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充分发挥校务公开在民主办学、化解矛盾、凝聚群众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坚决克服形式主义,把好事做好,把实事做实。学校的党员领导干部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教育领域已不完全是“清水衙门”,弄不好也会出问题。要带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堤防,切实做到拒腐蚀、永不沾。广大学生党员要特别注意端正学风,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走出校园,服务社会,真正做到在学校的知识培养中提高,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成长。(《共产党员》增刊2005年7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