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著作 | 普法宣传 | 人员组成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宣传工作>>理论学习>>正文
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五大原则
2010-05-19 18:1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地把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上升到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的思想道德基础的高度,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近来,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其中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学者见仁见智。我认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是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它有一些基本的原则或理念,主要是:

    第一,普世性原则。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和行为走向,因而它应当奠基于对整个人类发展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之上,要将整个人类文明积淀下来的最本质的价值准则结合进去,惟此才能吸引和召唤更广泛的人们去遵循和坚守,才能以此支撑和谐社会的构建,支撑和推动和谐世界的形成。只有坚持民族核心价值观的普世性原则,民族间的交集点和相通性才会形成,共存共荣才能实现。

    第二,民族性原则。由封闭到开放,由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中国社会,需要构建新的与时代背景相适应的核心价值观,这个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必须建立于民族文化传统之上,而不是奠基于外来文化。这一点对世界各国都具有规律性。以西方民主、自由、人权的核心价值为例,其成就于几百年资本主义政治文化的发展,精神因子甚至追溯至古希腊文明,追溯于基督教教义。当然,对于历史文化必须持以科学的态度,历史虚无主义不行,民粹主义也不行,惟一可行的就是寻找民族文化中最优秀的成分,结合现代文明,予以发掘、归纳和整理,力求使其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第三,政治性原则。在一个价值观念多元的社会里,要形成主流精神与核心价值观,没有执政党的倡导和推动是难以想象的。同时,一个长期执政的政党,必然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当一个民族选择了某一政党,即意味着这个党的政治思想、执政理念可以满足民族的要求,集团的核心价值观与民族核心价值观有着相通性。以中国共产党为例,所强调的构建和谐社会,即建立于“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之上,这基本上满足了民族核心价值观的需求,或者说支撑了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建立与推行。所以说,民族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一定不能脱离执政党的执政理念。

    第四,崇高性原则。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思想文化和精神世界的综合反映,是一个民族净化灵魂走向卓越的重要途径。如果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充斥着媚俗的精神因子,满足的是短期利益需要,反映的是狭隘的民族主义,那么这种核心价值观便不会起到应有的提升精神境界的作用,因而不可能使一个民族走向辉煌。实践证明,任何民族的主流精神如果走向庸俗,大众热衷于感官刺激,那么这个民族便不可避免走向衰败。所以,要使民族核心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只能建立于崇高之上。

    第五,时代性原则。提出时代性要求基于两个方面的判断:一个是历史由一个个时代构成,回顾历史、总结历史便不能回避时代,或者必须借助当今时代;另一个是强烈的时代呼唤必然建立于社会需求或重大缺失之上,尤其是能够成为大众的共同要求,必定具有普遍意义,因为纯粹利益的分配和获取,会涉及某个集团和阶层,尤其是利益分配往往在政策调整过程中改变群体的参与,只有信仰信念和公共道德范畴的价值追求,或者说只有精神世界的追求,才具有广泛的号召力,才会成为一个时代的最强音,才会使人产生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强烈意识。(公方彬/军事科学院研究员)来源:北京日报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0 辽宁工业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辽宁工业大学.宣传统战部
地 址: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士英街169号 邮编:121001